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85篇
  免费   7083篇
  国内免费   3357篇
电工技术   10156篇
技术理论   23篇
综合类   13848篇
化学工业   6123篇
金属工艺   2331篇
机械仪表   4764篇
建筑科学   12499篇
矿业工程   3641篇
能源动力   4673篇
轻工业   3392篇
水利工程   4755篇
石油天然气   3362篇
武器工业   465篇
无线电   62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75篇
冶金工业   3385篇
原子能技术   496篇
自动化技术   10871篇
  2024年   155篇
  2023年   795篇
  2022年   1568篇
  2021年   1846篇
  2020年   1868篇
  2019年   1531篇
  2018年   1402篇
  2017年   2031篇
  2016年   2352篇
  2015年   2879篇
  2014年   6362篇
  2013年   4601篇
  2012年   6080篇
  2011年   6745篇
  2010年   5298篇
  2009年   5812篇
  2008年   5086篇
  2007年   6493篇
  2006年   5979篇
  2005年   5075篇
  2004年   4158篇
  2003年   3425篇
  2002年   2803篇
  2001年   2373篇
  2000年   2062篇
  1999年   1458篇
  1998年   971篇
  1997年   802篇
  1996年   703篇
  1995年   616篇
  1994年   515篇
  1993年   402篇
  1992年   351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213篇
  1989年   203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60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45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24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8篇
  197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郭栋才  盛强  杨鹏  徐捷  王泽  杨波  曹娇坤 《化工学报》2020,71(z1):404-410
部分空间科学实验对环境温度有较高的要求,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空间科学系统能够提供的热沉温度,需要有可靠有效的加温降温处理措施。使用可靠性强的热电制冷片作为制冷制热方式和气液换热器二次换热来实现环境温度控制的需求,并对不同流体温度制冷制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体温度和目标温度差越小,热电制冷制热的效果越好。在环境温度制冷工况中,热电单元数量随电流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在制热工况中则单调递减,设计中需按照制冷工况进行热电单元数量的确定。当流体温度接近制冷制热的目标温度时,会出现整个系统总效率优于热电系统效率的区间。通过对热电单元和气液换热器的组合系统的性能计算,提供一种适于热电环控系统的计算方法和部件选型思路,对空间站环控系统的设计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3.
The use of geothermal energy and its associated technologies has been increasing worldwide. However, there has been little paradigmatic research conducted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proposes a systematic methodology to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trend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eothermal energy. A novel data analysis system was created to research the geothermal energy utilization trends, and a technological paradigm theory was adopted to explain the technological changes. A diffusion velocity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and forecast the geo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diffusion phas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stalled capacity for geothermal generation had a strong inertia force along with the S-curve. Power generation from geothermal power sources reached a peak in 2008 and is estimated to be saturated by 2030. Geothermal energy technologies in hybrid power systems based on other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look to be more promising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44.
段婷 《衡器》2020,49(4):33-35
装载机电子秤广泛应用于货场、建筑工地,如何使检定结果准确可靠,本文对自动衡器检定装置标准器量值的管理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5.
程龙 《现代矿业》2020,36(7):1-4
阎庄铁矿位于汶上—东平成矿带北侧,为探讨该矿床成矿标志,通过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其成因并总结找矿标志,对区内找矿工作具有借鉴价值。矿体赋存于山草峪组中,其形态受基底背斜控制,呈似层状产出,岩浆岩对矿体的连续性起破坏作用。矿床成因为与新太古代火山活动及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泰山岩群变质岩系与磁异常是该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6.
为了探究带有方形肋及双倾斜肋片细通道的流动换热及熵产特性,设计了2种带有方形肋及双倾斜肋片的组合细通道(MCDS-L, MCDS-R),然后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其流动特性、传热特性和熵产特性,并将其分析结果同2种方形肋细通道(MCS-L, MCS-R)和一种双倾斜肋片细通道(MCD)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雷诺数范围内,组合通道的摩擦阻力系数基本一致且均高于其他3组通道(MCS-L, MCS-R, MCD) 。此外,组合通道的努塞尔数均高于其他3组通道,而熵产增大数均低于其他3组通道。其中,MCDS-L通道的努塞尔数最大,熵产增大数最低。表明MCDS-L通道的换热效果最佳,能量的综合利用程度最高。研究成果为微细通道热沉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本文主要研究随机环境中配对依赖人口数两性 Galton-Watson 分枝过程的条件均值增长率的极限性质.利用上可加函数的性质,得到配对单元平均增长率的极限性质和该过程条件均值的上界和下界.文中给出了关于过程条件均值增长率的两个序列,利用配对单元平均增长率的性质,获得了这两个序列的极限性质.随机环境中配对依赖人口数两性分枝过程比较复杂,本文的结论推广了现有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8.
以视平线可与显示器中心重合为准,分别探讨显示器中心在视平线上方、下方时不同视距对头部关节舒适度的影响. 实验自变量为视距(眼睛与显示器中心的水平距离),因变量为头部关节舒适度. 实验结果显示:1)显示器中心在人视平线上方时,头部舒适性状态始终处于不舒适状态,此时视距与人的头部舒适性关系成正比,即视距越大,头部舒适性越好;2)显示器中心在人视平线下方时,头部关节舒适状态始终处于正常范围,舒适性程度随视距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9.
文章中主要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OSE)对高浓度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经过精馏操作,有效回收原油,建立脱附等温曲线,研究了石油污染物在土壤-有机溶剂两相间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50.
Porous carbon nanostructures are promising supports for stabilizing the highly dispersed metal nanoparticles and facilitating the mass transfer during the reaction, which are critical to achieve the high efficiency of hydrogen generation from sodium borohydride dehydrogenation. Herein, the catalytically active porous architectures are simply prepared by using 2-methylimidazole and melamine as reactive sources. The structural and compositional characterizations reveal the coexistence of metallic cobalt and N-doped carbon in porous architectures.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the synthesized products are smartly constructed from the carbon nanosheets with densely dispersed Co nanoparticles. Due to the notable structural features, the prepared Co@NC-600 sample presents the highly efficient activity for catalytic hydrolysis of NaBH4 with a hydrogen generation rate of 2574 mL min−1 gcat−1 and an activation energy of 47.6 kJ mol−1. The catalytically active metallic Co and suitable support-effect of N-doped carbon are responsible for catalytic dehydroge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